六西格玛绿带考试题库

系统化备考资源 · 专业解析 · 助力成功获证

2025年更新 120分钟考试 60分及格
100+
精选题目
5
难度等级
6
题型分类
DMAIC
核心方法论

考试概述

中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绿带认证考试核心信息

考试形式

  • 线下计算机化测试(CBT)
  • 总时长120分钟
  • 闭卷考试模式
  • 无学历经验限制[310]

评分标准

  • 总分100分
  • 及格线60分
  • 多选题2分/题[319]
  • 案例分析题分值较高

DMAIC核心方法论

graph TD A["定义 Define"] --> B["测量 Measure"] B --> C["分析 Analyze"] C --> D["改进 Improve"] D --> E["控制 Control"] E --> A A --> A1["项目章程"] A --> A2["SIPOC图"] A --> A3["客户需求"] B --> B1["测量系统分析"] B --> B2["过程能力分析"] B --> B3["数据收集"] C --> C1["根本原因分析"] C --> C2["假设检验"] C --> C3["回归分析"] D --> D1["试验设计"] D --> D2["FMEA"] D --> D3["解决方案"] E --> E1["控制图"] E --> E2["SOP"] E --> E3["防错法"]

DMAIC是六西格玛改进项目的核心流程,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常用工具[219]

考试形式与题型分布

全面了解考试结构与题型构成

单选题

基础概念考察

70题

约占总题量70%

多选题

综合应用能力

30题

约占总题量30%

案例分析

实际问题解决

2-3题

高分值题目

题型特点分析

1

单选题特点

主要考察基础概念、定义和原理的理解。题目相对直接,但需要准确把握概念内涵。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

多选题特点

考察综合应用能力,要求选择所有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增加了考试难度[221]

3

案例分析特点

通过实际项目场景,考察DMAIC方法论的综合应用能力。需要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是高分值的关键题目[278]

考试范围与核心知识点

DMAIC方法论与质量管理工具体系

DMAIC核心方法论

定义阶段

项目章程、SIPOC图、客户需求分析[219]

测量阶段

测量系统分析、过程能力分析、数据收集计划

分析阶段

根本原因分析、假设检验、回归分析[335]

改进阶段

试验设计、FMEA、解决方案实施

控制阶段

控制图、SOP、防错法

统计基础知识

描述性统计

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直方图

概率分布

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

假设检验

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P值解释[271]

回归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多元回归、R-Sq解读[272]

常用质量工具与技术

过程分析工具

  • • SIPOC图[321]
  • • 过程流程图
  • • 价值流图

问题分析工具

  • • 鱼骨图[321]
  • • 5Why分析
  • • 排列图

风险控制工具

基础难度题库

夯实基础概念,建立知识体系

基础 单选题

单选题
在下列关于六西格玛管理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六西格玛管理只是一种解决质量问题的工具
  • B. 六西格玛管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
  • C. 六西格玛管理是企业整体业务改进的管理模式
  • D. 六西格玛管理是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科学方法
正确答案: A
六西格玛管理远不止是一种工具,它是一个集工具、方法、战略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体系。虽然包含了一系列强大的质量改进工具,但其核心是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系统性地消除过程变异,实现业务流程的根本性改进[204] [298]
单选题
关于六西格玛绿带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 A. 绿带可以作为成员参与六西格玛黑带项目
  • B. 绿带可以作为项目组长负责六西格玛绿带项目
  • C. 绿带可以作为项目组长负责六西格玛黑带项目
  • D. 绿带可以作为组员参与六西格玛绿带项目
正确答案: C
在六西格玛体系中,黑带是比绿带更高级别的专家,通常负责领导复杂、跨部门的黑带项目,并指导绿带。绿带通常是兼职的改进专家,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领导规模较小、范围较窄的绿带项目[204] [298]
单选题
六西格玛改进的五个阶段D、M、A、I、C中的D表示:
  • A. Do 实施
  • B. Design 设计
  • C. Define 界定
  • D. Defect 缺陷
正确答案: C
DMAIC是六西格玛改进项目的标准流程,每个字母代表一个阶段。D代表Define(界定),M代表Measure(测量),A代表Analyze(分析),I代表Improve(改进),C代表Control(控制)[1] [4]

基础 多选题

多选题
在一个典型的六西格玛项目中,以下哪些角色通常是项目团队的成员?
  • A. 倡导者(Champion)
  • B. 黑带大师(Master Black Belt)
  • C. 黑带(Black Belt)
  • D. 绿带(Green Belt)
  • E. 过程负责人(Process Owner)
正确答案: A, B, C, D, E
一个成功的六西格玛项目离不开结构清晰、职责明确的团队。倡导者提供战略支持,黑带大师负责技术指导,黑带领导复杂项目,绿带参与项目实施,过程负责人对改进过程负有日常管理责任[204] [298]
多选题
以下哪些工具通常在六西格玛项目的"定义(Define)"阶段使用?
  • A. SIPOC图
  • B. 过程流程图(Process Map)
  • C. 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
  • D. 项目章程(Project Charter)
  • E. 控制图(Control Chart)
正确答案: A, B, D
定义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清晰地界定项目,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SIPOC图用于宏观定义过程,过程流程图描绘过程细节,项目章程是定义阶段的核心输出文档。鱼骨图通常在分析阶段使用,控制图在控制阶段使用[219] [321]

基础 判断题

判断题
六西格玛的核心目标是消除过程中的所有变异,使过程输出绝对稳定。
答案: 错误
六西格玛的目标并非消除所有变异,这在实际生产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核心目标是减少过程变异,将过程的波动控制在极小范围内,使得过程输出的缺陷率降低到百万分之三点四(3.4 DPMO)以下。
判断题
六西格玛管理只关注于减少制造过程中的缺陷,而不适用于服务行业或行政流程。
答案: 错误
六西格玛的核心理念具有普适性,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同样适用于服务行业、金融、医疗、行政管理等各个领域。任何存在流程、追求更高质量和效率的组织或过程,都可以应用六西格玛方法论进行改进[334]

基础 填空题

填空题
请写出DMAIC方法论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中文含义。
D:
定义 (Define)
M:
测量 (Measure)
A:
分析 (Analyze)
I:
改进 (Improve)
C:
控制 (Control)
DMAIC是六西格玛改进项目的核心流程,五个阶段环环相扣,逻辑清晰,是六西格玛绿带必须熟练掌握的核心知识[349]
填空题
在六西格玛中,CTQ是__________的缩写,指的是对顾客满意度和产品/服务质量至关重要的、可测量的特性。
Critical to Quality
CTQ(Critical to Quality)意为"关键质量特性",是将客户模糊、定性的需求转化为具体、可量化、可测量的技术指标的过程。CTQ是连接客户需求与内部过程控制的桥梁,是六西格玛项目改进的焦点。

中等难度题库

深入理解应用,提升分析能力

中等 单选题

单选题
某一个稳定的生产过程,其分布服从正态分布,计算出它的过程能力指数Cp=1.96,Cpk=0.8,此时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是
  • A. 调整过程均值向目标值靠近,且减少过程的标准差
  • B. 减少过程的标准差
  • C. 调整过程均值向目标值靠近
  • D.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C
当Cp远大于Cpk时(1.96 > 0.8),说明过程波动较小,但过程均值偏离目标值较远。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调整过程均值,使其向目标值靠近,以提高Cpk值[344]
单选题
在测量系统分析(MSA)中,重复性(Repeatability)和再现性(Reproducibility)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重复性考察的是测量设备的变异,再现性考察的是操作者的变异
  • B. 重复性考察的是操作者的变异,再现性考察的是测量设备的变异
  • C. 重复性考察的是测量过程的变异,再现性考察的是测量标准的变异
  • D. 重复性和再现性没有本质区别
正确答案: A
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测量设备对同一被测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时,测量结果的变异,主要反映测量设备本身的精度。再现性则是指在不同条件下,使用同一测量设备对同一被测对象进行测量时,测量结果的变异,主要反映操作者之间以及测量条件变化带来的变异。

中等 多选题

多选题
在两水平因子试验中,增加中心点有哪些好处?
  • A. 估计试验误差
  • B. 检验模型的弯曲性
  • C. 确定是否产生失拟现象
  •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在2水平因子试验中增加中心点,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可以检测响应变量与因子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的二次关系(即曲率);二是中心点的响应值可以用来估计纯误差,从而进行失拟检验;三是通过增加中心点,可以在不显著增加试验次数的情况下,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4] [355]
多选题
控制图的判异准则中,以下哪些情况可以判异?
  • A. 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
  • B. 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 C. 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
  •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控制图的判异准则是统计过程控制(SPC)中的重要内容。选项A表明过程均值可能发生了小的偏移,选项B表明过程均值可能发生了较大的偏移,选项C表明过程可能存在某种趋势性的变化。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综合使用多种判异准则来提高对过程异常检测的灵敏度[4]

中等 判断题

判断题
对于一个过程而言,当其均值发生偏移时,其西格玛水平一定会降低。
答案: 正确
西格玛水平是衡量过程满足规格要求能力的指标,它与过程均值与规格限之间的距离(Z值)直接相关。当过程均值发生偏移,偏离规格中心时,过程均值与最近的规格限之间的距离会减小,从而导致Z值降低,即西格玛水平下降。因此,保持过程均值稳定在规格中心是维持高西格玛水平的关键。

中等 计算题

计算题
一个过程由三个工作步骤构成,每个步骤相互独立,每个步骤的一次合格率(FTY)分别是:FTY1 = 99%,FTY2 = 97%,FTY3 = 96%。则整个过程的滚动合格率(RTY)是多少?
答案: 92.14%

计算公式:RTY = FTY1 × FTY2 × FTY3

计算过程:

RTY = 99% × 97% × 96%

RTY = 0.99 × 0.97 × 0.96 = 0.9214

最终结果:92.14%

滚动合格率是衡量整个过程无缺陷通过能力的指标[349]

计算题
某零件的长度规格要求为10±0.1mm。从生产过程中抽取样本,测得样本均值为10.02mm,样本标准差为0.02mm。假设过程稳定且服从正态分布,请计算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Cp和Cpk。
答案: Cp = 1.67, Cpk = 1.33

已知条件:

规格上限(USL)= 10 + 0.1 = 10.1mm

规格下限(LSL)= 10 - 0.1 = 9.9mm

过程均值(μ)= 10.02mm

过程标准差(σ)= 0.02mm

计算过程:

Cp = (USL - LSL) / (6σ) = (10.1 - 9.9) / (6 × 0.02) = 0.2 / 0.12 ≈ 1.67

Cpk = min[(USL - μ) / (3σ), (μ - LSL) / (3σ)]

Cpk = min[(10.1 - 10.02) / (3 × 0.02), (10.02 - 9.9) / (3 × 0.02)]

Cpk = min[0.08 / 0.06, 0.12 / 0.06] = min[1.33, 2.0] = 1.33

由于Cpk < Cp,说明过程均值存在偏移[344]

高难度题库

综合应用能力,挑战专业水平

高难度 单选题

单选题
3因子2水平,复制=2的全因子实验,增加2个中心点并进行了区组,区组为2,请问需要多少次试验?
  • A. 32次
  • B. 16次
  • C. 18次
  • D. 20次
正确答案: C

计算步骤:

1. 基础试验次数:2^3 = 8次

2. 考虑复制:8 × 2 = 16次

3. 增加中心点:16 + 2 = 18次

4. 区组化:不增加总试验次数,只是分配到2个区组

最终结果:18次试验

单选题
六西格玛项目在界定阶段绘制SIPOC图时,项目团队成员在如何绘制过程图(P)时意见产生分歧,以下意见正确的是?
  • A. 过程图绘制的越细越好
  • B. 过程图只要粗略表示出主要的流程即可
  • C. 过程图至少要表示流程所涉及的人员的动作
  • D. 过程图至少要表示出价值流
正确答案: B
SIPOC图是一种宏观流程图,用于界定项目的范围和边界,帮助团队成员对整个过程有一个高层次的、统一的认识。在绘制SIPOC图中的"过程"部分时,目的是勾勒出从输入到输出的主要步骤和关键环节,而不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273]

高难度 多选题

多选题
在一个复杂的制造流程中,以下哪些变量通常被归类为噪声变量(Noise Variables)?
  • A. 环境温度
  • B. 操作员技能水平
  • C. 原材料批次
  • D. 设备设定速度
正确答案: A, B, C
噪声变量是指在试验或生产过程中,难以或无法精确控制的变量,它们会对过程输出产生影响。环境温度、操作员技能水平、原材料批次通常难以精确控制,属于噪声变量。而设备设定速度是可以由工程师精确设定的参数,属于可控因子。
多选题
一个全因子试验设计(Full Factorial DOE)的结果显示,因子A和因子B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但它们的交互作用(A*B)显著。这说明了什么?
  • A. 因子A和因子B对响应变量都没有影响
  • B. 因子A对响应变量的影响取决于因子B的水平
  • C. 因子B对响应变量的影响取决于因子A的水平
  • D. 试验设计或数据分析出现了错误
正确答案: B, C
交互作用(Interaction)是指一个因子对响应变量的影响程度会随着另一个因子水平的改变而改变。当交互作用显著时,即使主效应不显著,也表明这两个因子共同对响应变量产生了影响。选项B和C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同一个交互作用现象。

高难度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案例背景

某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生产线上,一个关键零件的报废率居高不下,达到了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5%)。公司决定启动一个六西格玛绿带项目来解决此问题。

客户信息
  • • 客户:汽车总装厂
  • • 抱怨:零件尺寸超差
  • • 影响:装配困难或性能不达标
业务影响
  • • 高报废率导致成本增加
  • • 客户满意度下降
  • • 存在失去订单的风险
问题1:根据以上信息,为该项目撰写一个清晰、可衡量的问题陈述(Problem Statement)。
问题2:基于问题陈述,设定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项目目标(Goal Statement)。
问题3:识别出该项目的一个关键质量特性(CTQ),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问题陈述:

"在过去6个月中,我司生产的XX型号关键零件的月度平均报废率高达5%(基于生产数量计算),远超行业1.5%的平均水平。这一问题导致每月直接经济损失约XX万元,并引发了主要客户(汽车总装厂)关于装配困难和性能不达的正式抱怨,严重影响了客户满意度和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存在订单流失的重大风险。"

2. 项目目标:

"在项目实施后的6个月内,将XX型号关键零件的生产过程报废率从当前的5%降低至1.5%以下(与行业标杆持平),并确保改进后的过程能力指数Cpk大于1.33,从而每年节约成本XX万元,提升客户满意度。"

3. 关键质量特性(CTQ):

CTQ:零件的关键尺寸(例如,直径、长度)的合格率。

理由:客户的抱怨直接指向"尺寸超差",这是导致装配困难和性能不达的根本原因。因此,将"关键尺寸的合格率"作为CTQ,直接对应了客户的核心需求(VOC)。这个CTQ是可测量的,并且与项目的最终目标(降低报废率)直接相关。

案例分析题

试验设计案例

某六西格玛团队通过鱼骨图和5Why分析,初步确定导致产品表面划痕的主要原因是"机加工工序中冷却液浓度不当"。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并找到最优的冷却液浓度,团队设计了一个试验。

冷却液浓度 划痕数量 (次)
8, 9, 7, 10, 8
3, 2, 4, 3, 3
5, 6, 4, 5, 5
问题1:请根据试验数据,判断冷却液浓度是否对产品表面划痕数量有显著影响?
问题2:基于试验结果,你会向生产部门推荐哪个冷却液浓度水平?为什么?
问题3:在改进方案实施后,你将如何确保改进成果得以维持?
参考答案
1. 判断影响显著性:

结论:冷却液浓度对产品表面划痕数量有显著影响。

分析依据:

  • 各组均值差异明显:低浓度组平均8.4次,中浓度组3次,高浓度组5次
  • 组内离散程度较小:每个浓度水平下的数据点相对集中
  • 中浓度组的划痕数量远低于其他两组,效果显著
2. 推荐浓度水平及理由:

推荐"中"浓度水平。

理由:试验数据清晰地表明,当冷却液浓度为"中"时,产品表面的平均划痕数量最低(3次),远低于"低"浓度(8.4次)和"高"浓度(5次)。这说明"中"浓度是抑制划痕产生的最优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品缺陷。

3. 维持改进成果的措施:

• 标准化:

更新机加工工序的作业指导书(SOP),明确规定冷却液的浓度必须维持在"中"水平,并规定检测频率和方法。

• 培训:

对所有相关操作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理解新规定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浓度调配和检测方法。

• 监控:

在控制阶段,使用控制图对每日的冷却液浓度和产品的划痕率进行监控。设定控制限,一旦出现异常波动,立即启动调查和处理程序。

• 防错:

考虑安装自动浓度监测和调配系统,从设备上防止人为错误,实现源头防错(Poka-Yoke)。